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1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以各个行业的系统与控制共性问题为动力牵引,研究在一定目标或指标体系下,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分析系统特性和行为,以及各种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内容涵盖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和系统实现,是机械、电力、电子、化工、冶金、航天、船舶等工程领域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主要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社会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东北石油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分别于1991年和200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挂靠在一级学科“石油及天然气工程”下的“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控制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硕士学科,2013年控制工程专业招收专业型硕士,2012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资金资助。具有两个省重点实验室:“网络化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一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一个省级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工程研发中心”。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黑龙江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梯队2014年荣获“优秀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称号。2018年6月获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2021年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黑龙江省杰青、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女科学家1名,教授9名、副教授14名,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的教师具有外校学习的经历,校外导师19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培养的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批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走向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政府机关等用人单位,就业率达到100%。在四十多年的历史沿革中,本学科以综合性强、覆盖面宽、培养人才的基础厚且适应面宽而著称。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身心健康,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在控制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石油石化控制行业相关规范,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控制科学与工程现有包括3个研究方向,分别是: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简要介绍如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
2. 先进控制策略研究及应用;
3. 动态系统故障诊断;
4. 网络化系统控制、滤波与故障检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涉及物理学、信息理论、控制理论等,主要运用数学、力学、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仪器、计量学、智能理论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开展研究,是一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智能仪表及装置;
2. 现代传感技术研究及应用;
3. 传感器网络、网络化系统研究;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自然语言处理;
2. 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
3. 大数据分析技术。
四、学习年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制为3年。硕士生在校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学分设置及要求
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必修环节、选修课、补修课四部分组成。原则上每16学时计1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前沿课和学科(领域)平台课。
公共必修课为思想政治课和第一外国语。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时间为1年。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不超过36学分。
六、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
硕士生修学期间,必须阅读至少5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写出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合格后,交学院存档,秘书汇总,登录教务系统硕士生记1学分。
2.学术活动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主讲1次、选听10讲以上学术报告。学术活动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记1学分。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3.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
由学校统一组织专题讲座或网络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完成专题学习记1学分。
4.劳动教育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根据学院安排以劳动教育进程表的形式加以安排。通过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实践、勤工助学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5.美育教育
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慕课、审美鉴赏专题讲座和美育实践三部分,艺术鉴赏慕课由学校统一组织,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定期开展审美鉴赏专题讲座,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艺术竞赛、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七、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三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
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组团队培养相结合,学术学位研究生也可以选择聘请现场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本学科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本学科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应按导师要求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满足课程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即进入论文工作环节,要求完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学分和必修环节任务。
1.开题、中期检查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 2 学期末或第 3 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在第 4 学期末进行。
(2)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由学部(学院)负责按照学科专业集中组织进行。
(3)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写《东北石油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东北石油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4)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和中期检查专家组不少于3人,均由硕导或博导组成。开题和中期检查的自述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专家组对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和中期汇报应做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价,投票表决是否通过,开题和中期成绩将与奖助学金挂钩。
(6)每个硕士生分别有两次开题、中期考核机会,两次开题(中期考核)均没通过者,则取消硕士生学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题和中期检查环节的具体要求依据东北石油大学相关规定为准。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完成下列4项之一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1)在中文核心期刊(及更高等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2)在被EI检索的英文投稿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3)获得科研创新成果一项;
以上各项的署名,研究生须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署名的,导师也须署名。
九、科研创新成果
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或录用)统计源及以上级别的学术论文1篇,具体要求如下:
(1)发表在学术理论部认定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EI(Engineer Index,工程索引,检索类型为JA)全文收录的期刊,或发表在隶属于统计源期刊目录的期刊。期刊认定时间以见刊(网络发表)时间为准。
(2)所发表学术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3)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石油大学,需有导师共同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2、授权发明专利1项,具体要求如下:
(1)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申请人为东北石油大学,发明人需有导师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3、参与学科指定的科技竞赛并获得要求等级的奖项至少一项:
(1)参赛项目必须和论文具有相关性,国家级三等奖取排名第一名、国家级二等奖取排名前二名、国家级一等奖取排名前三名,国家级特等奖取所有参赛组员。
(2)科技竞赛只限于中国研究生创新系列大赛(每年随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备案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变动而变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4、 在行业知名且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连续举办5届及以上)至少1篇,具体要求如下:
(1)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石油大学,需有导师共同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5、出版专著、译著:
(1)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石油大学,需有导师共同署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学位课 |
S1918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
|||||||||
S1918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二选一 |
|||||||||||
S1918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考试 |
||||||||||||
S1118-- |
第一外国语(英语01,日语02,俄语03) |
64 |
3 |
1 |
考试 |
|
|||||||||||
S061899 |
论文写作与指导 |
32 |
2 |
2 |
考试 |
||||||||||||
前沿课 |
S062814 |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必修 |
||||||||||
学科平台课 |
S062806 |
线性系统理论 |
48 |
3 |
1 |
考试 |
学科平台课至少修10~12分分,其中,实践专题课至少选修2学分。 |
||||||||||
S101804 |
组合数学 |
32 |
2 |
1 |
考试 |
||||||||||||
S101803 |
现代概率与随机过程 |
48 |
3 |
2 |
考试 |
||||||||||||
S062815 |
机器学习(双语) |
32 |
2 |
1 |
考试 |
||||||||||||
S062816 |
智能机器人系统与设计实验专题 |
16 |
2 |
2 |
考查 |
||||||||||||
S062817 |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实验专题 |
16 |
2 |
2 |
考查 |
||||||||||||
S062818 |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实验专题 |
32 |
1 |
2 |
考查 |
||||||||||||
非 学 位 课 |
模块一 |
S063833 |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 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选修课 至少修8~12学分。 |
|||||||||
S063834 |
智能控制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
S062805 |
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35 |
鲁棒控制 |
32 |
2 |
1 |
考查 |
||||||||||||
S063836 |
预测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37 |
现代运动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
模块二 |
S063806 |
人工智能原理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38 |
智能机器人与智能 系统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11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39 |
数据挖掘技术 |
32 |
2 |
1 |
考查 |
||||||||||||
模块三 |
S063840 |
DSP与嵌入式技术 |
32 |
2 |
1 |
考查 |
|||||||||||
S063841 |
现代传感器技术 |
32 |
2 |
1 |
考查 |
||||||||||||
S063842 |
故障诊断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43 |
仪表智能化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
模块四 |
S063846 |
网络化系统控制 与故障检测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47 |
网络化系统估计理论 |
32 |
2 |
2 |
考查 |
||||||||||||
S063848 |
随机控制 |
32 |
2 |
2 |
考查 |
||||||||||||
其他公共选修课,统一设置,见开课目录 |
|||||||||||||||||
必 修 环 节 |
S580001 |
学术交流 |
|
1 |
|
考查 |
|
||||||||||
S580002 |
文献综述 |
|
1 |
|
考查 |
||||||||||||
S580003 |
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 |
|
1 |
|
考查 |
||||||||||||
S580004 |
劳动教育 |
|
0.5 |
|
考查 |
||||||||||||
S580005 |
美育教育 |
|
0.5 |
|
考查 |
||||||||||||
补修课程 |
自动控制原理 |
|
|
1 |
|
不计入 总学分 |
|||||||||||
过程控制工程 |
|
|
2 |
|
|||||||||||||
自动检测技术 |
|
|
1 |
|
|||||||||||||
总要求 |
总学分 3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