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

(学科代码:0820Z2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博士点下的自主设置二级博士点,融合油气信息、电气能源及控制科学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油气田生产过程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控制理论与应用、电气自动化与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理论与应用技术。学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科。学科拥有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成的教师队伍;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网络化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重点实验室、省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工程研发中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工程。

本学科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的杰出师资队伍,包括教授2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2人。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省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奖、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各类实验设备近千台,总资产0.5亿左右。拥有校内、外创新培养基地10多个。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领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解油气生产过程中能源信息处理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沿和动态,系统掌握油气生产过程中能源信息处理及控制理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油气生产过程中能源信息发展的需要而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1. 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的智能控制理论

主要研究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的智能控制理论和前沿智能化及自动化技术,结合先进的控制理论与方法解决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问题。

2. 油气田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与优化

主要研究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研究对象或环节的数学建模、仿真与优化问题。

3. 油气田电力与控制技术

主要研究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电力系统的传动以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问题。

4. 油气田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研究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相关信号及信息的处理技术与理论。

5、油气田信息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油气田生产过程中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6、智慧油田技术与应用

研究数字油田的数据整理和深度发掘,对油田生产决策进行辅助和指导,从而优化传统工艺流程,并对油田生产、能源管理等各层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四、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标准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

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研究生,作结业、肄业或退学处理,不再保留学籍。仅因科研创新成果暂未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可先申请毕业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在毕业后两年内持符合要求的科研创新成果向学院和学校提出博士学位申请。

五、学分设置与要求

博士研究生:16学分≤总学分数≤20学分。

博士研究生培养采用“三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组团队培养相结合。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导师可自行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导师要管教管导,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实行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文献综述、学术活动、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旨在拓宽研究生的学术与专业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学科与行业发展前沿,“五育”并举,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具体如下:

1. 文献综述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应至少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100篇,其中至少精读外文文献三分之一,并写出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合格后,交学院存档,秘书汇总,登录教务系统,记1学分。

2. 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要求主讲2次、选听10讲以上学术报告。学术活动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记1学分

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3. 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

由学校统一组织专题讲座或网络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完成专题学习记1学分。

4. 劳动教育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可根据各部分的内涵与教学要求,以教育进程表的形式加以安排。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实践、勤工助学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 学分。

5. 美育教育

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慕课、审美鉴赏专题讲座和美育实践三部分,艺术鉴赏慕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科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定期开展审美鉴赏专题讲座,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艺术竞赛、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 学分。

七、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同时需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同步进行,研究生导师起主导作用。研究生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研究生导师及指导小组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师管教管导,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硕士生培养采用“三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

八、论文工作

论文选题应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论文选题和文献综述要求、论文规范性要求、质量要求、论文评阅和答辩要求等。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2013年度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发布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九、科研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是学位授予的前置条件之一,结合学科(领域)建设的需要,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创新成果的认定为:(1)发表与博士论文密切相关的SCI检索(中科院大类三区及以上)论文2篇,或SCI检索(中科院大类一区)论文1篇,或认定的国内出版EI期刊(EI[JA]检索)2篇,或合计2篇。(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有证书),或国家级学科竞赛2等奖及以上(整体排名前2,队员身份参赛,有证书),或排名第1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总排名前2),或成果转化学校收益5万元以上。

以上创新成果“东北石油大学”必须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导师为作者之一)或导师第一博士生第二作者。各导师或课题组可规定不低于以上“创新成果”的标准,报学院报备。

认定的期刊、会议或学科竞赛等相关列表另附。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