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沿革与理念:
东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初建于1970年代,其后多次更名、甚至停招。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专业名称连续办学始于2001年,其后连续办学至今。近十年,先后获批“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省领军人才梯队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学科、实验室条件。
五十年来,薪火相传,电工人逐渐形成了“为油保电”的办学特色。“为油保电”是指为了石油石化的有序生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为此提高教学和科研创新水平。“为油保电”在教育教学上的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者“为油办电”,教师“为油教电”,学生“为油学电”。
“为油办电”是教育管理者为了国家石油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兢兢业业办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为油教电”是指教师胸怀国家,奉献石油,德育为先,培养知识、能力、价值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为油学电”是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电气工程(包括电能生产、传输、应用等)中的认知识别、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分析计算、实验测试、仿真模拟等实践中完成“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石油学好电”的价值塑造。
师资队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是一支中青年教师为中流砥柱、高学历化、业务素质过硬、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大庆精神特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包括专职实验教师)一共41人,师生比为1:14,同时专业还聘请了30名行业内的具有工程经验的兼职教师充实专业的工程教育能力。该教学团队为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职称结构:现有教授12人比例为29%,副教授17人比例为41%,讲师8人比例为20%,助教4人;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占比64%,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18人,占比44%;年龄结构: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共28人,占比69%,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6人,占比15%;学缘结构:外校学历的老师23人,占比56%,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本专业有黑龙江省领军人才1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管理者1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大庆市十大巾帼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质量优秀奖7人,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青年教学十佳4人。拥有国际SPE高级会员,国家自动化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硕士生带头人,黑龙江省电工学会副理事长,等各级各类人才多人。本专业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良好合作精神、人员稳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
培养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石油,服务龙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面向电力能源发展需求,致力于本专业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为油保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细化为以下5方面的内容:
(1)融合应用数理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够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伦理、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解决本专业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为油保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运行维护和管理问题;
(2)应用现代工具,跟踪前沿技术,对本专业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为油保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工程项目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初步达到中级专业技术职业水平;
(3)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秉承“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身体好、爱劳动、肯吃苦、能奉献,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人文素养;
(4)在工程实践和研究开发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紧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为油保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具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拥有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
(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有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
招生与就业:
本专业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全国第92名,在全国和黑龙江省同类专业中处于较前的位置,本专业每年录取都能完成计划名额,每年招生3-5班。涌现了大庆油田电力集团总工程师、中海油深圳公司副总经理为代表的一批行业知名校友。近五年,本专业每年的就业率基本达到90%以上,本科生考研率为27.3%。
教学成果:
经过多年的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在线金课《创新思维方法》,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专业建设国家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建设黑龙江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本专业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立项10项、教育厅教学规划项目立项8项、教育教学教改项目立项9项,学校教改项目立项12项,建设学校优质课程8门、慕课(MOOC)2门、精品课4门和精品共享资源课3门,学校课件建设项目立项7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分别为2项、1项和1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分别为2项和5项,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
实验条件:
电气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可供本专业进行专业实验的实验室共计852m2,拥有实验教学及创新研究实验设备共计400余台套,总值2000余万元,包括电机及传动技术实验装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控制电机综合实验装置、电工实训平台、新能源发电技术开发设计与实训系统、云端电网状态分析与变电站仿真系统、PSASP电力系统综合分析软件、电子与电气创新实训平台以及罗克韦尔PLC实验平台等。以上仪器及装置能够满足本专业实验及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大庆宏富来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专业课和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100%,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良好条件。近5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102人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获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发表论文30篇。
科学研究:
科研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坚持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网智能控制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30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新技术推广奖1项,黑龙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承担50余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2项,黑龙江省(部)级科技攻关8项。本系教师与国内外院校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近几年来,教师结合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在《电工技术学报》、《电机与控制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0多篇,被SCI、EI检索107篇。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0多部,参加国际会议42人次并宣读论文55篇。